创造“郊庀锍秘异步”教学法的根据主要有两条:
一是教师要明确“学”的本身规律。教学活动,学生是学习的主体,应面向全体学生,因此,教师必须调动所有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,才能让学生们都有效地学习。二是教学中药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。同一班级,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是个普遍现象。能不能调动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,满足各类学生的要求,让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,即是教学思想的问题,又是教法问题。
1.备课
(1)教学目标分层
实验班的学生彼此在基础知识、基本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。为了达到普遍提高、全面培养的教学效果,有必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。例如,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,提出六个目标:①培养观察分析的能力;②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;③掌握定理内容;④对定理会简单应用;⑤会证明定理;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(含竞赛题型)。前四个目标面向全体学生,而后两个目标只面向第一、二组学生。
(2)教学要求分层
每次课前按三组学生实际情况备课,各有不同要求。第一组要求切实掌握课本内容外,又适当补充了选学内容。第二组要求达到教材的要求,并略有补充。第三组只叨叨教材的要求。例题的讲解以第三组学生听懂为准。但练习题就不同了,在课前准备时,把三种层次的提写在小黑板上,以便课堂练习时用。这话总做法有利于克服教学只为少数人服务的弊病。
2.课堂教学
第一组的课堂活动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自习,可以在课上讨论,教师适当点拨,组织他们交流不同解法,引导他们进行课堂小结,总结规律,指导课外学习等。在选修课上,以“教学相长”的教学原则,尝试让尖子学生充当教师角色。每次课前,精选20道题,并提前两天发给第一组学生,让他们做好讲题的准备。学生课前准备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,而且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的主动性。他们经常找教师和同学探讨各种解法、解题规律等。
对第二、三组来说,课堂活动主要是加强针对性,在教学法上有很大的灵活性,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方法。
面向全体学生授新课时,对于教材本身叙述完整、学生具有比较充分的感性知识额情况,如初三的统计初步、三角函数定义、诱导公式等,采用四个环节进行阅读指导教学:
(1)布置阅读提纲,帮助学生抓住重点;
(2)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辨析概念;
(3)发动学生提出问题,关键问题大家讨论;
(4)通过练习坚持阅读效果。
对于学生能自己动手,观察分析能得出结论的内容,不让学生看书,采用“发现法”教学。如讲平面几何的圆周角定义和度量时,让学生自己作图,自己下定义,通过观察得出圆周角定理,然后自己去证明得出的结论。这样,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,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。对于一般公式、定理的推导、证明,让学生自己研究并的出结论。对于学生头脑中没有的概念或学生没有学过的数学方法,对于一章的知识结构,采用“讲授法”教学,这样学生掌握快、收获大,当然在讲授中也不断揭露矛盾,分析矛盾,解决矛盾。
在顽固新课或单元复习中,采用“训练法”教学,一般进行五种训练:
(1)叙述定义定理,进行教学语言表达训练;
(2)辨析易混易错概念,进行类比判断训练;
(3)解一提多解和多题一解的习题,进行思维方法训练;
(4)打好梯子,层层深入,进行深化知识层次训练;
(5)新旧知识结合,进行中和分析训练。
在集体练习时,盯着第三组,进行“单兵教练”。由于集中到少数人身上面授、辅导,具体解决他们学习中的困难,及时发现他们的知识缺陷,及时弥补,这部分学生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。同时也能进一步看出教学效果。一般来说,如果他们掌握了,其他学生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。
“异步”教学法的关键是小组讨论。由于按好、中、差进行分组,同等学生之间有“共同语言”,他们在学习的内容、学习方法、思维方式以及情感等方面广泛的交流,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。在学生们争先发言、表现之间的过程中,教师要注意引导、点拨,要注意激发兴趣,启发思维,并加以精当的讲解,这样就能促使三类学生都在乐学、会学的气氛中学习。
在集体联系时,还可把第三组学生提出的问题叫第二组学生解答,第二组学生提出的问题叫第一组学生解答,伙伴的作用更进一步增添了他们的学习劲头。
3.作业
作业由潜入深分为四个层次,即练习题、习题、A组题、B组题。在布置作业以前,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,把作业分为三类。对第一组学生,课本上有些题可只看不写,习题和A组题必做,B组题选做,另外还专门布置了一些有思考性、趣味性的竞赛题;对第二组学生,布置课本上必要的习题和A组题;对第三组学生只要求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、习题,并补充一些基础题,加强基本功训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