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 相传,唐太宗李世民率师东征时,兵驻盐城一带海滩上。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,李世民单人匹马夜巡大营,不慎闯入了临近敌营的一片滩涂,被敌方巡营的主帅盖苏文发现,立即策马挥刀追来,李世民急催战马,落荒而走。可是马不择路,陷身于淤泥河中。他只得跳下马来,徒步逃命。当他见有一口枯井时,便跳入井中藏身。盖苏文追到水井处,却不见人影,只看到那眼井口上结着一张完整的蜘蛛网,料定井里不会有人,便策马回营去了。后来李世民做了皇帝,为感激蜘蛛结网的救命之恩,即派尉迟恭在这口井处建了一座塔。鉴于李世民是“真龙天子”,又被蒙在井口的蜘蛛网掩护逃生,因此有了“朦胧”一词,所以此塔取名为“朦胧宝塔”。并在塔后建了一座规模较大的净慧寺。现在塔的东北方还有一条洗泥河,据传说就是唐太宗当年马陷淤泥河,脱险后洗马的地方 。
2、 朦胧塔原建在朦胧院内。据《淮郡古寺院》所载,朦胧院创建于唐初。相传,唐王李世民率师东征,夜巡民营,信马闯进敌阵,被敌方主帅发现,李世民急催战马,落荒而走,不慎马陷淤泥河中,只得弃马逃命。危急之时,见有一口枯井,便跳入井中藏身。敌军追到井边,不见人影,又见井口上结着一张完整的蜘蛛网,料定井里无人,便策马回营去了。李世民后来做了皇帝,为感激蜘蛛结网救命之恩,即派尉迟恭在这口枯井处建了一座佛寺蒙龙院。院内建一塔,称蒙龙塔。皇帝为龙,蜘蛛网蒙住皇帝,故名"蒙龙",后"蒙龙"被误写为"朦胧"。志书在记述这传说时,注释"其事无据,然里人盛传之。"
3、 朦胧塔原为五级,后被龙卷风刮倒两级,故又名断塔。近年在塔底下发现一座地宫,平面呈八角形,每边长55厘米,深17.4厘米,宫中有一石函,内贮一只银棺,银棺上镌有"元丰八年"字样。棺内有高僧舍利子数粒,《太平通宝》铜钱多枚。元丰为北宋神宗年号。元丰八年即公元1085年,《太平通宝》系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(公元977一984年)所铸钱币。却没有发现任何唐代遗物。据有关专家鉴定,其塔建筑特点近似明代风格,故新修 《建湖县志?名胜古迹》栏记载,"根据地宫藏物判断,朦胧塔始建于北宋,复修于明代。"
4、 西塘河是射阳河的上游,潮河汇入后,下游就叫射阳河了,河流的三岔口,水势凶险,古人建塔镇妖,所谓宝塔镇河妖,这塔戏文中也唱到了,就是朦胧塔。朦胧塔在岁月中的倒影也朦胧,被各种传说沉埋。朦胧塔的来历,一说叫砻糠搓绳拉宝塔,说宝塔是个叫张邋遢的神仙从江南拉来的,用砻糠搓的绳,要九头牛拉,张邋遢只牵到七头,就逮了两头蜗牛,趁夜拉到此地蹾好,黎明一看,塔歪着,他跟做豆腐的借了块豆腐一垫,天黑做豆腐的想起来要钱,看到豆腐已成了汉白玉石板。一说是蜘蛛神救真龙,讲唐太宗李世民作战落败,逃入枯井,追兵看到井口结着完整的蛛网,就离开了,李世民登基后,派尉迟恭在井上建塔,皇帝为龙,蛛网蒙龙,所以塔名蒙龙,误传误写为朦胧。朦胧塔为三层八面重檐砖塔,塔身向东北斜了两三砖,塔下也真有块白石板;塔内两米高处砌穹窿顶,呈蛛网状,壁中镶有砖刻菩萨,即为蜘蛛神了,二说附会得有根。当地还相传拾个砖片塞入塔缝可除腰疾,又盛传取块塔砖回家可生麟种,宝塔在传说的烂漫蓬勃中塌毁,上个世纪中叶,千年宝塔只剩两三层断壁,旷野暮云,野树凌欺着断塔,残砖支离,塔门洞废,历史的粗蛮力量,岁月风暴的击打激越,那景象是如何的触目。其实,废墟的挣扎,才让历史令人敬畏。上世纪九十年代,朦胧塔修建,“景不够,菩萨凑”,旁边又建了寺庙,工程拖延至今,游人寻至,稻田间老奶奶大婶们跑来簇着卖香,这也会成为朦胧塔的朦胧往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