帕金森病是由年老体弱、五志过极、饮食不节以及先天禀赋不足等多种病因长期作用的结果,病位在脑,与肝、肾关系密切,肝肾阴虚为本,痰浊、瘀血、风火为标,形成本虚标实之证。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在60岁以后发病,起病隐袭,缓慢发展,逐渐加剧。初发症状以震颤最多,其次为步行障碍、肌强直和运动迟缓。
工具/原料
帕金森
中医辨证分型
1、血虚风动证表现为肢体震颤日久,震颤程度严重,颈项强直,或肢体拘挛,活动减少,行走不稳,气短乏力,头晕眼花,自汗,口角流涎,舌胖,有齿痕,舌质暗淡,苔薄白或白腻,脉细无力。
2、阴虚风动证表现为肢体震颤幅度很大,动作迟缓,肢体拘急,表情呆板,活动笨拙,头晕目眩,耳鸣健忘,急躁易怒,多梦,腰膝酸软,舌体瘦小,舌质红,苔少,脉弦细数。
3、风痰阻络证表现为肢体震颤,肌肉强直,动作不利,胸胁满闷,痰涎增多,舌体胖,舌质淡,苔白腻,脉弦滑。
4、血瘀风动证表现为肢体肌肉强直,屈伸不利,震颤幅度较大,面色灰暗,可有肩背疼痛,舌謇语涩,舌紫暗或夹有瘀斑,脉弦涩。
5、阴阳两虚证表现为震颤日久,表情呆板,肢体僵直,行动迟缓,言语困难,日常生活能力严重下降,面色无华,神疲乏力,自汗畏寒,纳呆,失眠,舌淡,脉沉细弱。
病因及危害
1、本病主要在肝,涉及脾,以肝风内动、痰浊、瘀血内停为主,也可见有气血亏虚之象。临床常见风痰阻络证、气血两虚证。部分病人也可因肝火炽盛、风火交织、痰热互阻而成痰热动风之证。这一阶段尚无正气大亏的表现,积极治疗后,肝风熄,痰浊化,瘀血去,气血得以调养,颤震尚可减轻。
2、反之,若不及时治疗,病情迁延,渐进加重,出现阴阳气血衰败、肝、脾、肾等多脏器功能受损,以致不治。部分病人由于年老体衰,肝肾不足,或因先天禀赋不足,病初即见真阴亏耗、肝脾肾受损的表现,此类多难根治,预后较差。